找到相关内容11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莲法师讲述:佛教移民学

    不是自己的老家,还是在这娑婆世界打转,千劫万劫苦永远受不完,那就是苦恼众生。这些地方人人要警觉!不管你是富贵或贫贱,富贵、贫贱各是善、恶业之所,在娑婆世界你仍是辗转受苦永无休息,所以我们要究竟回到...众生而说,所以他到光明遍一切处。我们听到阿弥陀佛这样,也要改变自己的凡情心,有好事就要介绍他人,作不请之友,无限量的教人、协助人。  为什么叫做无量寿呢?阿弥陀佛的寿命长,因为他无量劫来不但不害众生...

    妙莲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0540906.html
  • 敦煌变文集(四)

    寅时:    好申(生)供养诸佛,游行世间归向清。    日初落兮天地陵,日初出兮天地朗,    此时礼拜归依,功德无量。    晨朝清爽好追寻,砌上庭前雾色侵,    早日东方明未出,蟾蜍西面...寂寞。    或即身贵荣贵,不殊梦里喜欢,    忽然处在贫穷,还似梦中恶发。    无明生死夜长遥,六道循环自感,    天上暂随波浪起,人间长被业风飘。    悲啼只为身贫病,欢喜还缘遇富饶,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3540941.html
  • 众生“创世”说

    宇宙仅是一种“假有”,那它又是怎样产生、怎样形成的呢?  二、宇宙起源论  唯识宇宙学与小乘宇宙学的一个根本性区别是:小乘认为器世间是实有的,是由众生的共业所,而唯识学则持完全不同的看法。《成论》...光都能普遍照耀,好像一盏灯一样。  何以自己变现的器世间,却能与其他众生共同受用?《述记》作了更明确的说明。“何者为共相?多人所故。虽知人人所变各别,名为唯识;然有相似共受用义,说名共相。实非自变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141362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一)

    不了燃烧释放能量的作用。业对转世的作用就像阳光、水分和肥料对种子发芽生长的作用一样。  造业的业分三类:  一是善业;  二是恶业;  三是不变业。  善业是人天善果和一切幸福快乐的因缘,恶业是下堕...有死的变易无常规律。  人生最大的不幸和缺憾是迫使放弃一切的死亡无常。不回避自然规律,常思无常,对人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,能激发人们的紧迫,能消除消极懒惰思想。  树立无常观,可以对人生产生积极的作用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2341965.html
  • 《亲友书》略释(二)

    尽,命舍定无由。  有情因自己所造的恶业之力,而堕入地狱中受苦,其痛苦何时才能灭尽呢,也就是说地狱有情的寿命有多长呢?他们受痛苦的时间相当漫长,总的来说,需经过百俱胝年等时间,但因为有情业力有深浅...,七日出烧燃,  况此极微躯,那不成煨烬。  以众生福德所而成的四大洲,坚硬的金刚大地,妙高的须弥山(弥卢),以及深不可测的四大海等外器世间,当坏劫到来七个太阳齐出之时,初禅天以下的器世间不是一刹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5043015.html
  • 论佛教戒律观对“罪”的看法——以“罪”之判定为主的层级研究

    到恶业苦果者,方可谓之为不善。  《大毗婆沙论》与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更立四不善 [20] 与十二不善 [21],来说明“罪”的本质。“四不善”与“十二不善”,二者皆有几个共同的特性:  (1)...展现。  菩萨为了积聚资粮,期有更多的能力来帮助众生,不仅广学五明,更以实际的身心活动,投入众生群当中。因为能力增强,相对的也权利、势力的增强;因为以实际身行服务众生,相对的也更大的物质福报。...

    释空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0743500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1)

    意虽不正能胜报;  6.回向不正能正果;  7.善业永不受损;  8.邪魔不能伤害;  9.不堕恶道;  10。诸事如愿以成;  11.能速证佛果。  以上皈依法详见《菩提道次第广(略)论》。  ...真空中的火种一样,发挥不了燃烧释放能量的作用。业对转世的作用就像阳光、水分和肥料对种子发芽生长的作用一样。  造业的业分三类:  一是善业;  二是恶业;  三是不变业。  善业是人天善果和一切幸福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744152.html
  • 论佛教戒律观对“罪”的看法 以“罪”之判定为主的层级研究

    来生到恶业苦果者,方可谓之为不善。   《大毗婆沙论》与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更立四不善 [20] 与十二不善 [21],来说明“罪”的本质。“四不善”与“十二不善”,二者皆有几个共同的特性:   ...慈悲心于上已有提及,在此一谈空慧力量的展现。   菩萨为了积聚资粮,期有更多的能力来帮助众生,不仅广学五明,更以实际的身心活动,投入众生群当中。因为能力增强,相对的也权利、势力的增强;因为以实际身行...

    释空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844517.html
  • 试析《解深密经》六度十八分大意

    不会执著。第三个谓诸菩萨在行六度时对自己寸行力毫无疑惑,绝对会未来的菩提果。  第四个菩萨在行六度時始终不自赞毁他。  而认为自己能做,别人也能做。第五个是终不骄豫放逸,是很谨慎,不会自高自大。  ...才算是菩萨。  2,无顾恋:菩萨对修六度所得到的种种果报,不会顾恋,如是修布施乃互般若之后,即能将来的财富、威望、地位等种种可爱的果报时,菩萨都不会停留在自己的成果里享受。都无顾恋,所谓:只管耕耘...

    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24798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

    老人养老物,性命所系也。仍不远五十里舣舟,到泊岸处,候至傍午,见翁仗而哭至。张公曰:汝物在,敬来还汝也。翁大,欲分惠,公不受。生子虚江先生,登科甲为显官。B17   在这段文字中,张公以还金之厚德,子孙世显的厚报,既是佛门善恶因果报应如形影相随之明证,又是佛门果报论与传统“承负说”相融合而进行伦理劝化的明证。   值得一提的是,与以佛附儒、为强调佛教伦理与...

    王月清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148888.html